<th id="etep9"><pre id="etep9"><sup id="etep9"></sup></pre></th>
  • <li id="etep9"><acronym id="etep9"></acronym></li>
    <span id="etep9"><pre id="etep9"></pre></span>
        1. 為現代化強市建設注入深厚文化力量

          本報評論員

          11月14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暨鄉村文化振興現場推進會議在我市齊河縣召開。與會領導集體觀摩了我市“兩河牽手”工程等有關工作情況,對我市搶抓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主動服務融入全省“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培育文化體驗展示新窗口,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一系列做法給予肯定,為我市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動力。

          文化軟實力關乎發展后勁和綜合競爭力。德州歷史文化資源豐厚,黃河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兩大文化廊道都在我市際會,深厚的底蘊、優越的區位,為我市構建文化“兩創”高地、擦亮地域文化品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次全省會議,為我市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各級各有關部門務必認真落實會議精神,學好用好兄弟市經驗,在大力弘揚黃河文化上持續發力,以文化振興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努力為現代化強市建設注入更加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源于正確的前進方向。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我們要為強市建設注入文化力量,就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守正創新、真抓實干,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必須深深植根于地域文化。要深度發掘德州文化優勢,以保護為基礎,加強傳承和發展,進一步做好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要突出重點、集聚要素,高標準高質量實施“兩河牽手”工程,進一步暢通水脈、傳承文脈、帶動人脈,推動“兩河”文化由“靜態展示”向“活態傳承”轉化。

          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必須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創新發展的力量源泉。要堅持以文惠民,持續加大城鄉基層文化建設力度,不斷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質量,切實打造更多文化文藝精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大力實施鑄魂、固本、傳承、創新“四大行動”,著力繁榮興盛農村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進一步改善農民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建設鄉村文化振興新高地。

          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離不開文化產業的繁榮興旺。要堅持以文興業,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堅持多元發展,推進文旅融合,努力推動形成全面開放、全面創新、全面協調、全面共享的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德州歷史悠久且厚重、文化多彩而獨特。我們相信,只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一定能讓文化傳承的薪火燃得更旺,讓文化自信自強的燈火點得更亮,讓強大的文化力量成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強市的重要引擎。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著作權人發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